前段時間接觸了一個新東西——紅外熱成像模組。剛開始我其實是一頭霧水,聽起來挺高大上的,實際是干嘛的?后來深入了解了一下,發現這個小小的模組,居然在很多行業里都是“大殺器”,比如消防、電力檢測、安防監控、智能家居,甚至醫療和工業自動化都能看到它的身影。
說白了,紅外熱成像模組就是把“看不見的熱”變成“看得見的圖像”。它通過探測物體發出的紅外線,生成一張熱成像圖,不需要光,就能看到物體表面的溫度分布。
原理聽起來很玄,其實蠻簡單的
每個物體只要溫度高于絕對零度(-273.15°C),都會發出紅外輻射。紅外熱成像模組里頭有一個傳感器,會把這些輻射信號接收并轉化成熱圖。不管是黑夜、煙霧,甚至霧霾,它都照樣能“看見”。所以它經常用在需要“無光環境下監控”的地方,比如森林防火、安防布控、或者電力線路的隱患排查。
應用場景是真的多
我第一次真正體驗紅外熱成像模組,是朋友拿著一個熱成像攝像頭對著墻角一拍,“你看,那里有個溫差”,果然,空調漏風的位置就暴露了出來。后來我發現,像智能家居里的人體感應、手機里的夜拍功能,甚至高端無人機,都在用紅外熱成像模組。
還有一次我看到一個案例,一個工廠用紅外熱成像監控電機溫度,提前發現過熱風險,直接避免了一場設備事故。省錢又安全,真的是一舉兩得。
那紅外熱成像模組到底長啥樣?
其實它的體積可以很小,大概就像一個指甲蓋那么大,但功能強大。模組里一般包括紅外傳感器、圖像處理芯片、通信接口和電源控制單元等模塊。不同品牌和型號功能也不一樣,比如有的帶有AI算法,可以做目標識別和異常分析;有的支持USB或WiFi輸出,方便對接各種終端。
現在很多國產紅外熱成像模組性價比也很高,比如我最近接觸的FST-M5K105-E32模組,5000像素的熱電堆傳感器,適配性強,接口豐富,小體積、低功耗,還支持AI算法開發,完全可以嵌入到各種嵌入式設備中去。
為什么說它越來越重要?
隨著智能設備越來越普及,很多原本“冷門”的技術正在被大眾廣泛接觸。紅外熱成像模組就是其中之一。從疫情期間的體溫篩查,到如今的智慧城市建設,再到新能源汽車電池溫控,紅外熱成像的應用正在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。
如果你是做硬件開發的,或者是搞智能設備方案的,不妨了解一下這個方向,紅外熱成像模組絕對是一個值得深入挖掘的賽道。
總而言之,紅外熱成像模組其實離我們并不遙遠,它通過“看見溫度”,在智能化時代扮演了不可替代的角色。如果你還不了解它,現在正是時候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