之前在做項目測試的時候,我遇到一個挺常見但又挺頭疼的問題:電流傳感器輸出的信號總是帶著一堆毛刺,尤其在電機、電源系統或者開關電源這類應用中,干擾特別明顯。明明電流是穩定的,示波器上卻像跳舞一樣。我當時第一反應就是——這信號得濾波!
說真的,如果你也在用電流傳感器,比如霍爾型、分流型、電磁感應式這些,不加濾波處理的話,測出來的數據往往不夠準確,甚至會影響后端電路的判斷。下面我就結合自己的經驗,聊聊電流傳感器輸出濾波的原理和做法,希望對你有點幫助。
什么是電流傳感器輸出濾波?
簡單來說,電流傳感器的輸出信號中,會夾雜一些高頻噪聲或者瞬時脈沖干擾。這些噪聲可能來自于電路本身的開關動作、電磁干擾或者傳感器內部的一些非理想特性。濾波的目的就是要把這些“雜音”過濾掉,只保留我們想要的“真實電流值”。
常見的濾波方法有哪些?
1. 硬件濾波(模擬濾波)
我自己最常用的就是RC低通濾波器。一個電阻串在輸出線上,再接一個電容對地,這個小小的電路,就能有效濾掉高頻噪聲。原理也很簡單:電容對高頻信號是導通的,對低頻信號是阻斷的,因此高頻噪聲就被“引到地”了。
舉個例子:我曾經在LEM的霍爾電流傳感器后端接了一個1kΩ的電阻和一個100nF的電容,結果輸出信號馬上變得平滑了不少。
當然,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調整RC的取值。時間常數τ=RC,你要濾的越平穩,電容就越大,但也要考慮響應速度的問題,別濾得太慢了,動態性能就會受影響。
2. 軟件濾波
如果你用的是帶ADC的微控制器讀取傳感器信號,那我建議你在程序里再加一層數字濾波。像我就經常用滑動平均、加權平均這些簡單好用的算法。
比如說,我在STM32里寫了一個簡單的移動平均函數,把連續10個采樣值求平均輸出,結果也很不錯,能把偶發性的干擾信號有效抑制。
濾波的作用到底有多大?
在實際應用中,加了濾波之后,電流測量系統的穩定性明顯提升了,不光是測量值更接近真實值,后續控制系統(比如PWM控制、過流保護)也變得更可靠。我之前做一個充電樁項目,加了濾波之后,過流保護觸發誤報的次數一下少了90%以上。
小貼士:濾波器怎么選?
如果你的系統對響應速度要求高,比如需要檢測快速電流變化(比如脈沖負載),不要把濾波器做得太“重”。
如果你更看重測量的穩定性,比如做能耗監測這類應用,那可以適當把濾波器“放緩”,提升數據平滑度。
有時候,模擬濾波+數字濾波結合使用,效果會更佳!
寫在最后
電流傳感器濾波這件事,說難也不難,說簡單也不能太隨便。根據我的經驗,前期做對了濾波,后面調試系統會輕松很多,誤判也少。我建議大家別忽視這個“小細節”,因為它往往影響的是“大結果”。
如果你也在用LEM、Allegro、Honeywell等品牌的電流傳感器,不妨試試加一組合適的濾波電路,配上簡單的軟件算法,測量精度和系統穩定性真的會提升不少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