激光器可以在任何能夠在適當能級之間實現“粒子數反轉”的設備中實現。典型的設備是光學腔,但半導體也不應被排除在外。
負溫度——亞穩態熱力學狀態
我們已經在之前的文章中討論了所謂的“粒子數反轉”導致的“負絕對溫度”。
讓我們簡要回顧一下要點。對于一個具有N?1個粒子的系統,其能量在兩個能級ε=0(基態),ε=E>0(第一激發態)上量子化,統計力學告訴我們,在熱力學平衡(在溫度T下)時,最密集的能級是基態ε=0。然而,從適當的分布函數的解析表達式可以推斷出,替換T→?T會導致粒子數反轉。這種情況并非形式上的,因為這種條件可以通過浸入磁場中的自旋系統來實現。
然而,這些是非平衡或亞穩態,因為系統傾向于恢復初始配置,其中基態是最密集的。在恢復過程中,系統發出的能量不超過反轉粒子數級所需的能量。因此,亞穩態的存在并不違反能量守恒原理。
光學腔
我們如何創建一個具有N?1個粒子的物理系統,在其中可以實現粒子數反轉?除了上述自旋系統的例子外,還有共振腔的物理上有趣的情況,即一個配備有完美反射壁的腔,關于電磁場的傳播。眾所周知,這樣的系統具有對應于駐波(共振頻率)的離散頻率譜。
在所討論的情況下,我們感興趣的是光學腔或具有可見區域特征頻率的共振腔。現在讓我們想象一下,在這個腔中填充大量相同的原子(典型的數量級是10^20)。從熱力學的角度來看,我們有一個與腔壁在給定溫度T下處于熱平衡的系統,我們假設后者使得單個原子處于基態,我們用E1表示。
在時刻t=0,我們在腔內激活一個可見區域的電磁場。一個以頻率ν振蕩的駐波場。從量子角度來看,我們可以使用含時微擾理論[1]單獨處理原子,因為每個原子都受到一個隨時間變化的外部場,這反過來決定了電子躍遷E1→En,使得En?E1=hν。
在這種情況下,光學腔模擬了前一節中提出的兩能級系統。因此,實現粒子數反轉的可能性被打開。在光學腔的情況下,我們將反轉通過光學泵浦獲得,其中泵浦由電磁場組成。
對應于粒子數反轉的熱力學狀態是亞穩態,因此系統傾向于恢復初始粒子數,并伴隨發射相同頻率ν的電磁輻射。發射輻射的單色性隨之而來。更具體地說,單個原子獨立地發射能量量子hν。在波傳播方面,用ψj(x,t)表示第j個原子發射的輻射場的通用分量,我們在復數表示法中有:
其中:A是振幅;kj是波矢;ω=2πν是角頻率;?j是相位。單色平面波具有共同的振幅和頻率,但沒有傳播方向和相位。確切地說,如果I是入射在單個原子上的輻射強度,存在一個臨界(或閾值)值IS,對于I
統計上,?j被描述為一個具有平坦功率譜(白噪聲)的隨機變量。由于N?1,離散分布?j很好地近似于一個連續分布?(j),如前所述,這是一個白噪聲,如圖1所示。?(j)的自相關函數是一個狄拉克δ函數,因此除了原點外處處為零。物理上這意味著?從原子j到原子j′的值之間沒有相關性。
對于強度I~IS,自相關函數偏離了預測的δ形趨勢,?(j)呈現出典型的布朗噪聲趨勢(圖2)。對于I>IS,量?(j)變成一個確定性變量:發射的單個波列的相位之間存在相關性。超過閾值值的進一步特征是單個波列沿由波矢k定義的相同方向傳播。
由N個原子發射產生的場是一個相干場Ψ(x,t),前提是?j是確定性的,即對于I>IS。相反,低于閾值值,單個波列的疊加描述了一個非相干輻射場。
對于I>IS,我們創建了一個激光器(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的縮寫)。在激光閾值以下,N個發射之間的相位相關性(即相干性)的破壞是熱源的典型特征,這些熱源由黑體模型表示:燈泡和恒星的發射光譜缺乏相干性。更準確地說,黑體也可以從一個具有完美反射壁并在溫度T下處于平衡的腔中創建。為了測量這個系統發射的單色輻射,需要配備一個適當的濾波器。然而,如上所述,輻射在上述意義上是非相干的,并且模擬了燈泡的鎢絲或恒星等離子體的發射。
從熱力學的角度來看,激光器處于亞穩態,因此我們被迫不關閉決定粒子數反轉的電磁場,這因此成為一個不可逆過程(否則,發射的能量可以自發地重新用于更多地填充能級E1,從而觸發新的激光循環)。如前一節所述,這并不違反能量守恒原理,系統是耗散的,但屬于非典型類別,因為它從環境中(泵浦)吸收無序能量,然后發射有序能量。這里的“有序/無序”二分法指的是發射輻射的相干性和入射輻射的非相干性。
我們是否可能面臨一個違反熱力學第二定律(更廣為人知的熵增定律)的系統?激光循環的不可逆性(除非向系統釋放能量)意味著熵的增加。然而,有序能量的發射將意味著熵的減少,因為這一量是物理系統無序程度的度量。在當前的知識狀態下,這個問題是開放的,主要是因為我們處理的是遠離平衡的熱力學系統,由于由此產生的微分方程的非線性,這些系統在數學上幾乎難以處理。順便說一下,這種行為似乎是生物等復雜系統的典型特征。對這些主題感興趣的讀者可以參考伊利亞·普里高津的出版物,他是首批研究遠離平衡的熱力學系統的學者之一2。
半導體
遲早會發生,這是不可避免的。它發生了……沒有人會知道為什么。也許一個電子沒有穿過晶格到另一個,由于來自太陽的X射線光子或高能宇宙射線,盡管有保護。(G. Harry Stine,又名Lee Correy的《星際駕駛員》)
第1節中描述的系統適合進行有趣的推廣。確切地說,我們不再考慮具有離散能譜的N?1個粒子的系統,而是嘗試創建具有連續能譜的N?1個粒子的系統。一個典型的例子是由半導體給出的,這些半導體具有連續的單粒子能譜,盡管被帶隙分隔開。
另一方面,在之前的教程中,我們確立了從熱力學的角度來看,半導體的行為主要由導帶中的電子決定。后者構成了一個“理想的費米氣體”,或者是完美氣體的一個特例,因為電子之間的庫侖排斥與正離子施加的吸引力相比可以忽略不計,正離子的周期性勢能反過來決定了單電子能譜的帶結構。
然后我們引入了“空穴”的概念,定義為“電子的缺失”。這一概念唯一地確定了空穴能級的統計分布,從電子的分布開始,我們在這里重寫:
因此,所研究的半導體被簡化為一個在溫度T和化學勢μ(T)下處于平衡的單一熱力學系統。然而,在更現實的描述中,我們有一個第二熱力學系統,即在溫度T下占據價帶能級的電子,如圖3所示。
請注意,這些電子以共價鍵成對結合,但作為第一近似,我們可以認為這種鍵的強度可以忽略不計(實際上,在室溫下,熱能足以打破大量的共價鍵),因此通過理想費米氣體進行簡化。由此出現了由圖4圖形表示的一對(Sc, Sv)熱力學系統,連接它們的連續線概述了各個系統的傳熱和擴散接觸。換句話說,它們交換能量和粒子。關于后者,可以想到共價鍵的斷裂,導致電子轉移到價帶,或者隨機事件,如能量>εg的光子,撞擊晶體后從共價鍵中釋放電子。
可以合理地假設一種熱平衡但非擴散平衡的條件,為此各自的化學勢具有不同的值,盡管由相同的溫度T決定。各自的分布函數如下:
擴散過程主要涉及載流子的遷移和復合,因此假設熱平衡是合理的,因為過量載流子復合過程的特征時間從10^-3秒到10^-9秒不等。相比之下,Sv和Sc(或晶體的任何子系統對)之間的熱平衡在10^-12秒的時間間隔內達到。因此,在半導體中,熱化過程在復合過程的時間尺度上是即時的。
在圖5中,兩個系統Sv和Sc達到了擴散平衡,其特征是化學勢μ(T)的唯一值,對于不太高的T,該值位于帶隙中間。在圖6中,上述系統處于熱平衡但非擴散平衡。
此時,很明顯,可以通過某種手段(例如,通過電子注入)實現粒子數反轉。激活激光循環的必要條件由不等式fc(0)>fv(?εg)給出,這保證了粒子數反轉。從方程(3)立即得出μc(T)?μv(T)>εg,即,各自的化學勢之差必須大于帶隙(圖7)。
浮思特科技專注功率器件領域,為客戶提供IGBT、IPM模塊等功率器件以及MCU和觸控芯片,是一家擁有核心技術的電子元器件供應商和解決方案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