國家統計局2月17日發布的數據顯示,2025年1—2月份,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5.9%,延續了去年以來的復蘇態勢。其中,2月份環比增長0.51%,工業經濟運行呈現平穩回升勢頭。值得注意的是,作為國民經濟戰略性產業的集成電路領域表現亮眼,前兩月產量達767億塊,同比增長4.4%,成為推動工業結構優化的重要力量。
在細分領域中,集成電路產量的穩步提升尤為引人關注。1—2月,我國集成電路產量達767億塊,同比增長4.4%,增速較2024年同期提高1.2個百分點。這一成績的取得,與近年來國內產業鏈的強鏈補鏈密不可分。一方面,新能源汽車、人工智能、5G通信等下游市場需求爆發,帶動芯片需求持續攀升;另一方面,國產替代進程加速,國內企業在28納米及以上成熟制程領域實現規模化突破,疊加半導體設備、材料等環節的國產化率提升,進一步夯實了產業基礎。
行業分析人士指出,盡管全球半導體市場仍面臨周期性波動,但我國通過加大研發投入、優化產業布局、強化人才儲備等舉措,正逐步縮小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。例如,長三角、珠三角等集成電路產業集群通過協同創新,在存儲芯片、功率半導體等領域形成競爭優勢,部分產品已實現從“跟跑”到“并跑”的跨越。
集成電路產業的增長,亦離不開政策環境的持續優化。2024年出臺的《新一代半導體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》明確提出,到2027年產業鏈關鍵環節自主可控能力顯著增強。財政補貼、稅收優惠、專項基金等組合拳,為企業技術攻關注入動力。與此同時,國產芯片在汽車電子、工業控制等領域的應用比例顯著提升,進一步反哺制造端產能釋放。
然而,行業仍面臨外部技術封鎖加劇、高端人才缺口待補等挑戰。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(SEMI)數據顯示,2024年我國半導體設備國產化率約為35%,光刻機等核心設備仍需突破。對此,業內呼吁加強產學研聯動,加速構建全鏈條創新生態。
浮思特科技專注功率器件領域,為客戶提供IGBT、IPM模塊等功率器件以及MCU和觸控芯片,是一家擁有核心技術的電子元器件供應商和解決方案商。